二、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浙江农林大学一贯坚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基地、重点人才和重点课程等“五重一体化”,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优秀人才,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为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成立了教学团队建设委员会和项目组,实施由学校和学院主要负责人担当第一责任人的“一把手”责任制。对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师资队伍、实验场地等资源给予优先配置,对省级与国家级教学团队给予1:1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同时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培植计划”。2006年以来,学校启动《浙江林学院人才工程实施纲要》(注:浙江林学院于2010年6月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每年资助70名教师(40名国内,30名国外)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研修,该政策明确对优秀教学团队成员予以倾斜。此外,学校近年来先后制订了《浙江林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纲要》、《浙江林学院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浙江林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浙江林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浙江林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浙江林学院教材建设基金资助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团队建设相关文件。
本团队自身有如下措施作为建设保障:
1. 组织保障
团队制定了《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和《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团队管理体制、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制度等。团队内部设立课程组,实行团队带头人领导下的课程组长负责制,并成立产学研委员会,指导推行产学研合作生态化教育新理念,实现全时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 制度保障
(1)推行团队成员准入制度。为保证教学团队建设活力与持续创新,建立团队成员的准入与更替制度,施行《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准入细则》,在保持总体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吸纳新的成员,为团队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层次提供坚实保障。
(2)定期召开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引导团队成员与院(部)领导加深对教学团队内涵的理解,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并组织专家组定期对各教学团队建设予以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政策及技术上的保证。
(3)团队内部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运行管理机制。实行团队带头人领导下的课程组长负责制,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团队成员进修提高与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资助与奖励,确保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
3. 经费保障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浙江省财政与学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林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一批重点(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以及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建设,几年来累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达800多万元。团队形成了科研经费10%用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在每年到位科研经费500万元的基础上,保证每年有50万左右的经费用于团队成员进修提高、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资助与奖励。
4. 条件保障
建有昆虫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化学保护、生物防治、植物学、动物学7个实验室和昆虫病理、植物、动物3个标本室,以及人工气候室、生物测试中心等,面积约为4200平方米。实验室配备实验设备882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达1968.6万元。同时建立了6个校内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联合设立产品研发中心与创新基地,为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团队还加强国内外交流,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德国哥廷根大学昆虫生态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国家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目前学校已经出台了相关教学团队的政策和规定,我们将不断优化和完善团队运行机制,明确团队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推动团队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团队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优秀企事业单位充实到委员会中来,产学研有机结合,合力推动团队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